时间:2022-09-24 13:37:00 | 浏览:6905
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袁伟江
12月22日,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首批72名解除集中隔离人员乘坐转运专用车返家。此前该区已完成了第七轮全员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,村社未检出阳性病例,“奋战一星期,村社早清零”阶段性目标宣告实现。
截至12月27日中午12点,上虞区复工企业已达2548家,其中规上企业624家,规上复工率81.7%;返岗员工7.8万人,返岗率68%。
从日新增45例到70例,再到0,上虞区用令人惊叹的速度,赢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。如今,这座苏醒的城市正用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精神迎接全域复兴的到来。
众志成城打响全民防疫战
12月7日0时30分,上虞区发现一例新冠初筛阳性病例,全区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,上下开始精细化运作,精密配合。医务人员、干警、志愿者、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到岗到位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的时机。
12月11日,疫情防控再次加码,上虞实施交通全面封控,对百官街道、曹娥街道、东关街道、梁湖街道、小越街道、丰惠镇区域实施封控管控。自此,上虞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,开展每日一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,加快流调追根溯源,抓紧抓实密接、次密接人员的排查、固定、转移、隔离。
“根本没时间思考别的事情,一天持续工作20多个小时。”百官街道恒利社区杜丽君说,核酸检测采样、人员隔离转运等,任务一项接着一项,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忙得连轴转。
经过分析研判,上虞于12月12日紧急部署开展“奋战一星期、村社早清零”行动,决战抗疫进入关键时期。
“5+2”“白+黑”。全区党员干部发扬连续作战精神,坚守抗疫一线,多个乡镇街道和企业抽调精干力量支援百官、曹娥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。各村、社区成为行动的最小单位,实行一个村社、一个专班运作机制,落实实住人员登记表、实住人员健康观测表、卡口进出人员情况表等“六本台账”。
驿亭镇新驿亭村第一时间开出“一堵三疏”的封控方子。永和镇开发运行电信健康防疫智控系统和移动“永安码”。下管镇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,组织队伍紧急驰援曹娥街道,在抗疫一线彰显基层干部担当。
疫情发生后,浙江省、绍兴市和各区县(市)医疗机构星夜驰援,6000余名医护工作者分赴各个街道、乡镇开展工作。同时,上虞区建立2个方舱实验室,征用出租车近300辆,每半小时开展一次核酸样本转运,基本实现当日采样、当日检测、当日报告,最大日检测能力超过8万管,及时有效排查和隔离密切接触者、次密切接触者。
精密智控打响数字管控战
上虞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流调工作组办公室里,电话声此起彼伏。这个由大数据管理中心、公安分局、疾控中心等联合成立的工作专班,奋力与病毒赛跑。“溯源最关键的是精准高效。”工作组负责人说,在疫情防控数字化平台助力下,这不再是难事。
依据精密智控的顶层设计,上虞因地制宜打造疫情防控数字化平台,采用不同指标体系,分别开发了阳性病例、新增病例、解封区域三类风险防控五色图应用体系,将疫情防控最小作战单元精确到了小区楼宇。
有了数字化支撑,上虞疫情防控步入快车道。12月15日,上虞区曹娥街道振兴社区的防控人员接到了平台指令,振兴社区被划分为红色“高风险”区域。“根据指令,我们立即抽调人员,对社区实施更严格的管控。”曹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,从小区门、楼道门到家门,从公安武警、机关党员干部到社会志愿者,一道接一道,一拨接一拨,速度快,措施严。
12月20日,上虞在全区部署开展地毯式人员清底集中行动,各乡镇街道都收到了一份清单,清晰记录了前期公安、卫健、大数据等部门单位在比对筛查后出具的精准数据。通过线上数据比对和线下网格核查相结合,大排查更加准确,也更具实效,保证了核酸检测一户不落、一人不漏。
以人为本打好民生保供战
停工、停学、停产、停业……管控期间,上虞安静了下来。几十万居民安心宅家的背后,是细致周到的民生服务。
为切实做好封控区、管控区城乡居民生活物资保障,上虞建立多元化、市场化的采购体系,加强战略物资储备,积极畅通诉求渠道。“我们与多家外地大型商超企业合作,建立统一物资采购供应链,打通采购、运输、储存等多个环节,强化调配管理,落实保供任务。”上虞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物资调配保障组相关负责人说。
从12月12日起,封控、管控区域内的17.9万户家庭,按照每户2天150元或每户3天220元的标准收到政府统一配送的生活物资。以楼幢为最小作战单元,上虞区下沉1.22万名机关干部,落实1.48万名镇村干部、网格员、楼道长、基干民兵、志愿者等,老百姓哪里有需求,就把服务延伸到哪里。
曹娥街道大三角社区檀宫小区一支28人的抗疫小队,解决了小区内所有居民的问题需求。“生活用品小区内部可以互助,药品由志愿者外出购买。”小区保安队长顾刚荣说,辖区内有多家药品保供点,跑完一圈基本能买齐,实在买不到的就打电话给医院或专线,两三天内也能解决。
上虞区市场监管局、卫健局等部门单位逐步推进“常规药品药店购”“特殊药品医院购”“急需药品专线购”“短缺药品区外购”四大代购模式,并开放了32家药品保供点,散布在各封控区、管控区、防范区。
截至目前,上虞区累计配送生活物资80.92万份,32家保供药店累计服务群众购药19238人次,各类防疫物资共储备2222万件,累计发放303.92万件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1年12月28日12版)
来源: 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寒假期间,又到了家里孩子的快乐时刻。不过,频繁看手机、打游戏,孩子的小眼睛一不小心就会变成“小眼镜”。家长们快跟随教育小微一起,把有关近视的知识学起来吧——01坚持不戴眼镜,近视会得到改善。这是真的吗?有不少家长认为,近视了如果一直不戴眼镜
随着高考结束,暑假来临,不少准大学生将“摘掉眼镜”列为愿望清单,准备去医院做近视手术;还有不少中小学生为了控制眼睛近视度数,或佩戴角膜塑形镜,或佩戴防蓝光眼镜。对于以上这些防控近视的方法,本市第四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梁静给出专业提醒。近视手术近
在今天(11日)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,教育部发布了《学前、小学、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》,明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,着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改进率和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。0—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学前阶段,从加强户外活动、控制电
医学指导/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 冯庆阳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 通讯员 林惠芳图/视觉中国2020年6月6日,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爱眼日,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“视觉2020,关注普遍的眼健康”,其中宣传口号依然强调“科学防控近视,拥有
今天(6月6日)是第27个全国“爱眼日”教育部发出倡议倡导全国广大家长朋友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↓↓↓一、营造爱眼氛围倡导家长主动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,配合学校积极参加近视防控科普活动并向孩子宣讲。倡导家长以身作则,减少对手机、电脑、网络游
近3年来,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0.9个百分点,基本实现了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每年下降0.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。如何呵护好孩子的眼睛,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?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如何预防近视?来听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
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,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,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不下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近些年我国一直发力的重点。最近,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,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的量逐渐攀升,记者发现,其中不少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测视力的。家长:从
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“全国爱眼日”,在今年的“全国爱眼日”之前,教育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和工作要求,并明确今年的宣教主题为“共同呵护好孩子的限睛,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”,多方位更细致地布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。上海对于儿童近
“眼科专家提醒,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,近视几乎是不可逆转的。那些口口声声宣扬‘近视可治愈’的,很可能是骗子。”□冯军福每年的全国爱眼日,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呼声都会再度高涨起来。然而,略显尴尬的是,最近有媒体曝出,一位家长因为急着给孩子恢复视
如今可供选择的近视眼镜有很多,作为时下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热门眼镜,近视离焦眼镜和OK镜备受青睐。但是,到底谁才是近视防控的NO.1呢?今天,希小玛就给大家从各方面分析分析~近视离焦眼镜、OK镜有什么区别?两者都是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较为科学的手